又稱「津貼小學」,教育經費絕大部分來自政府,但其管理則由學校的法團校董會/校董會負責。
跟官立學校一樣,要昇讀一所資助學校,學童必須參加政府安排的小學或中學的入學統籌辦法。
全港有420多間這類小學,約占學校總數的81%左右;全港有360間(包括兩間按位津貼中學)這類中學,約占學校總數的78%左右。如:喇沙小學、聖若瑟小學等。
● 直資學校:
直資學校全名是“直接資助計畫學校”,享有一筆按學校合資格學生人數計算的政府津貼,但可收取學費,學費由法團校董會/校董會自行管理。
相比於官立及資助中學,直資中學有相對高的自主權,可自訂課程及入學要求。如: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、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。
● 私立學校:
相比於官立及資助中學,私立學校可自行决定小一、中一的收生辦法,學位分配不受校網限制,招生時間更有彈性。囙此,學費也會相對更高,大部分在6W-12W區間。
全港有60多間這類小學,約占學校總數的10%左右;全港只有11間這類中學,約占學校總數的2%左右。如:拔萃女小學、九龍塘學校(小學部)。
● 國際學校:
國際學校是指那些擁有相當比例的外國學生,所實施的學制跟香港不同的學校。一部分國際學校為英基學校協會之屬校,其餘的由私立獨立的辦學團體所營運。
而香港約有40多所國際學校提供小學課程,各自開辦不同國家及國際文憑組織(IB、AP等)的課程。收費不一,一般都要10W/年起步。
▐ 收生區別
官立小學和資助小學必須通過政府的小一入學統籌辦法招生,這個過程不會對孩子的學業水准進行測試;
而直資和私立小學可以自行製定招生方法和錄取標準,往往會通過筆試和面試來測試孩子的英語、中文識字量、數學計算或者常識問題。一般來說,直資和私立學的招生要早於官立和資助小學;
▐ 教學區別
官立和資助小學必須按照教育局的指引,比如推行小班教學計畫、推廣資訊科技教育、提高兩文三語能力等等;直資學校可以自行調節資源提供多元化的課程;私立學校在教學內容方面在教育內容方面有最大的自主性,比如蘇浙小學的英文課程比其它學校都深一年,國際基督教優質音樂中學暨小學特別側重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培養;
▐ 學費區別
官立小學和資助小學都是免費的,這兩類可以看做公立學校;直資和私立小學是收費的。
▐ 升中區別
官立和資助學校都採用【小一入學統籌辦法】進行收生,香港總共有五百多間小學,接近九成為官立及資助小學,他們全部要使用「小一入學統籌辦法」收生。只有私立、直資、及國際學校是自主收生的。簡單來說,現行的機制分為「自行分配學位」及「統一派位」兩個階段。
自行分配學位:在第一階段「自行分配學位」,你可以不受學校網限制,為你的子女向任何一間官立或資助小學申請入學。這個階段主要講求「關係」及「世襲」,大約有一半學童會在這階段獲學校取錄,而不獲取錄的要進入第二階段申請入學。
統一派位:在第二階段「統一派位」,你决定選擇學校的優先次序,讓電腦根據「隨機編號」分派學位,而且你可選擇的學校大部分是受你的居住地區限制的。這個階段主要講求「選校次序的策略」及「運氣」。